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為國資央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并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糧集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著力構筑需求牽引、市場導向、產研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速鍛造新質生產力,厚植創新的“良田沃土”,為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大糧商提供堅實支撐。
建強科研體系,確保一體貫通。依托“一頭連著農民,一頭連著市場”的全產業鏈優勢,中糧集團打造了產業主導、層次分明、內外聯動的創新組織架構。對內,成立由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親自掛帥,分管黨組成員具體主抓,二級單位主要負責人共同參與的集團科技創新領導小組;構建“集團總部—專業化公司—工廠利潤點”三級研發體系;形成由集團黨組牽頭抓總、集團科技創新部統籌管理、專業化公司主體實施,以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為核心研發平臺的創新協作機制,實現橫向業務協同、縱向管理貫通;同時,設立集團科技創新專家委員會,為科技規劃制定、重大項目及重點人才評審等提供咨詢建議。對外,組建龍頭企業負責牽頭、高校院所提供支撐的創新聯合體,通過聯合申報、簽單合作等方式,讓市場需求與科研資源充分對接,提升創新靶向性和成果轉化率。截至目前,中糧集團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6項,中國專利獎金獎1項、銀獎1項,擁有國家級科研平臺25個,牽頭“十三五”“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1項、參與35項。
攻關核心技術,勇擔國家使命。中糧集團堅持以國家重大戰略為牽引,聚焦生物育種、節糧減損等重點領域,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聯合高校院所,積極參與種業振興行動,在種豬、種牛育種芯片等領域填補多項國內空白,在優質小麥品種選育和乳酸菌種質資源挖掘領域實現重要突破和產業化落地。踐行“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聚焦糧食產后收儲環節,攻克水冷均溫、傳熱控溫、整倉自控等關鍵技術,研發綠色智能低溫儲糧管控系統和成套技術裝備,大幅降低稻谷等谷物在存儲過程中的損耗。
堅持兩端發力,拓寬發展賽道。中糧集團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擎,通過兩端發力、雙輪驅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一方面,建立從需求確認、定向開發、多維驗證、柔性生產到技術營銷的高效研發支撐體系,持續輸出高端產品、精細產品、標志產品,助推傳統農糧產業價值鏈向高端延伸。升級國產烘焙糖工藝技術,產品質量比肩國際同類產品,打破進口壟斷局面。聚焦國人飲食喜好和體質特點,圍繞科學配比、品質調控等,不斷改進并創新技術、工藝、流程、配方,開發風味食用油、自然香大米、健康全麥粉等安全、美味、營養、健康的好產品,守護億萬家庭幸福餐桌,服務廣大民眾美好生活。大力推動高端裝備國產化,自主研發的MMR型磨粉機市場份額位居行業前列。另一方面,積極踐行大食物觀,加強新興產業布局謀劃,努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搶占先機。依托自身產業鏈供應鏈體系,重點發展功能糖、藥用糖、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擴大經營規模,2023年集團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收同比增長6.4%。加快促進以生物制造為代表的前沿交叉技術賦能未來健康食品產業,在母乳低聚糖、益生菌等領域實現國產化突破。
完善保障機制,激發創新活力。中糧集團堅持以機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厚植科技創新的制度土壤、保障土壤和文化土壤,以切實舉措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讓更多“創新之花”結出“產業之果”。在頂層設計上,出臺以《中糧集團黨組關于加強科技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決定》為統領的一攬子支持政策,為有效促進創新潛力釋放提供制度基礎。在研發投入上,出臺《中共中糧集團黨組研發投入穩步提升專項行動方案(2024—2027年)》,明確未來研發投入年復合增速8%的目標,為科研活動提供堅實保障。在項目管理上,突出重點、分層分類,集團層面主抓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培育集團新質生產力重點領域的課題任務,專業化公司層面主抓解決產業一線實際問題的研發項目,集團科技創新部加強對過程關鍵節點的把控力度;同時,組織內外部專家深入項目現場進行實地調研,及時會診把脈、對癥施策,確保方向不走偏、執行不走樣。在人才建設上,出臺《中糧集團“十—百—千”科技人才培養工程實施方案(2023—2025年)》,努力培養“集團級科技專家—科研骨干人才—青年科技人才”三級梯隊。在文化塑造上,通過科技創新成果展、專題論壇等多種形式,構建交流平臺、打造創新榜樣、形成示范效應;發布《中糧集團科技創新免責事項清單(試行)》,明確容錯免責的適用情形和具體程序,積極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