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決定》。這一重大事項決定充分體現最新改革部署要求,將為占江蘇就業人員近一成的高技能人才,提供教育培訓、薪酬待遇、技能評價機制等方面的新利好。
決定充分體現最新改革部署
截至去年底,全省技能人才總量達1450萬,占就業人員總量的30.2%;其中高技能人才475萬,占技能人才總量的32.8%,每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數975人,為江蘇產業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技術能力支撐。但面對產業轉型升級加速、新興產業迅速崛起、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的新形勢,我省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著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類人才素質。建設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二級巡視員嚴藝祥介紹,該決定制定時,深入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重要論述,進一步激勵廣大勞動者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進一步健全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服務、保障等工作機制,進一步補齊高技能人才隊伍制度建設短板弱項,推動解決制約隊伍建設的瓶頸問題。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要求,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為落實該部署,決定有關條款亮明態度:支持“職技融通”,積極推行“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政策;支持龍頭企業、鏈主企業與職業學校共建共享生產性實訓基地。“決定明確工會等群團組織應當大力推動技能培訓陣地建設,其中創新提出結合重點產業鏈建設,建立領導聯系職業學校制度。”嚴藝祥介紹。
此外,按照數字化轉型的要求,有關部門將負有建立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電子檔案的責任,以構建與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相適應的數字化服務體系。國有企業還應結合實際,將高技能人才培養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情況納入考核評價體系。
技能評價機制將更為多元
技能評價機制關系到高技能人才能否得到認同及獲得適當待遇。決定對此進行了重點制度設計,明確將實施“新八級工”制度,拓展技能人才職業發展空間。健全以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為主要內容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未來,我省交通運輸、快遞、網約配送、電商、互聯網、家政、護理等服務領域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和等級認定工作,都將有法可依。
決定還本著貫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路徑的考慮,要求建立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與相應職稱、學歷的雙向比照認定制度,推動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跨企業、跨區域互通互認。通過總結基層創新經驗,未來我省將大力推廣技能競賽“一賽雙證”制度。“決定創新提出對獲得世界級、國家級和省級職業技能競賽等相應獎項的參賽選手,省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具體政策,保障有意愿的選手進入省屬本科院校、省內高職(專科)院校相關專業學習。”嚴藝祥解讀說。
社會評價也是高技能人才獲得感的重要來源。決定要求持續加大力度,宣傳高技能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和突出貢獻,不斷增強高技能人才的職業認同感、榮譽感和歸屬感,推動形成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
完善高技能人才使用機制和激勵機制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完善勞動者工資決定、合理增長、支付保障機制”“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
為落實上述部署,決定提出,引導企業建立健全基于崗位價值、能力素質和業績貢獻的高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支持企業設立技能津貼、班組長津貼、師帶徒津貼等,鼓勵引導企業為高技能人才建立企業年金。企業還可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高技能人才實行特崗特酬,實現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
決定對人才政策進行了詳細優化,如對企業引進的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和首席技師,比照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執行同等引才補助津貼政策;對企業在聘的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和首席技師,分別比照專業技術人員中級、副高級、正高級待遇。為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決定明確支持企業與高技能人才依法約定服務期、訂立競業限制協議。此外,要按規定落實高技能人才落戶住房、子女入學、療休養等政策。
未來,表彰獎項和省級以上政府特殊津貼向高技能人才支持力度也將加大。高技能人才在職工代表大會代表中的比例將提高,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等各級褒揚激勵推薦評選將適當向高技能人才傾斜。
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