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香欲色天天天综合和网_内谢少妇XXXXX8老少交_国语第一次处破女_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

闊步邁向農業強國

發布時間:2024-07-18文章來源:江蘇農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迫切需要改革增動力、添活力。”

  盛夏時節,安徽鳳陽縣小崗村的現代農業示范區里,智慧農業物聯網正精準監測作物長勢;“美麗小崗”助農直播間里,幾名農民主播熱情地介紹村里的特色農產品;小崗產業園里,健康食品產業鏈初具規模,產銷兩旺;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1400萬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5萬元……

  40多年前,小崗村村民的18枚“紅手印”揭開農村改革的序幕;今日欣欣向榮的小崗村,成為新時代廣袤鄉村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新發展理念引領農業農村改革發展全過程、各領域,全面部署、系統推進農業農村改革,一些長期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逐步得到破解,各類要素被進一步激活,農民收入較快增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廣袤鄉村煥發發展新活力,澎湃改革新動力。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持續深化,希望的田野活力迸發

  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要靠深化改革。

  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始終是農村改革的主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階段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更多考慮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問題,既要解決好農業問題,也要解決好農民問題,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遼寧新民市,一本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讓興隆堡鎮長山子村村民劉君定了心。家里16畝地交給專業合作社經營,一年能收萬把塊,自己平日在附近草莓大棚務工,他說:“現在兩頭得錢,日子越過越甜。”

  山東濰坊市,通過土地經營權流轉,讓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岞山街道顏家莊村農民嘗到適度規模經營的甜頭。“村里1960畝土地實現流轉,家庭農場進行現代化、規模化種植。今年夏收,糧食平均畝產提高到630多公斤。”村黨支部書記盧金勇說。

  活力來自不斷深化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上世紀80年代初,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建立,承包經營權同集體土地所有權分離,調動了農民勞動積極性、生產經營自主性,農業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但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已成必然趨勢。如何進一步釋放農業生產力、提升農業競爭力?

  各地探索實踐,頂層設計發力,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動搖,落實農村承包地堅持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成為我國農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創新。

  “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須守牢底線。

  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基本完成,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成效明顯,億萬農民吃下放心流轉、放心投入“定心丸”。

  改革一子落,發展滿盤活。

  看經營主體——

  早稻開鐮,江西共青城金豐優質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于勇忠接單不斷。“我們服務面積達23萬畝,為500多戶農戶提供‘田保姆’服務。哪個環節有需要,農戶可以靈活點單。”

  放眼全國,近220萬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近400萬個家庭農場、107萬個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涌現,“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多元經營主體快速成長,多種經營方式共同發展,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加快構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誰來種地”難題在實踐中找到答案。

  看發展動能——

  田野青翠,河南延津縣,自走式噴灌機穿梭田間,精細呵護地里的玉米、大豆;大數據平臺、農情監測系統等“新農具”即時上線,有力護航秋糧生產。

  新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耦合,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4.5%提升至2023年的63%,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4%。“十四五”期末,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要達到50%以上;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鄉村產業發展等重大項目建設將納入地方政府債券使用范圍……科技賦能、投入保障,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強大驅動力。

  我國糧食產量連續多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180個優勢特色鄉村產業集群聚鏈成片,30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緊密聯農帶農……春種秋收,春華秋實,不斷深化的農業農村改革讓希望的田野活力迸發。

城鄉融合發展,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和平等交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要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和平等交換,激活鄉村振興內生活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的60項具體任務、336項改革舉措中,涉及農村的改革占到1/6。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改革為牽引,由點及面,系統集成,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專業學的是農業,又在農企干過,我帶著新技術和新理念返鄉創業。”湖北襄陽市襄州區峪山鎮朱洼村養殖大戶劉比一說,“區里提供了3萬元返鄉創業扶持資金,還幫忙協調發展用地,我的山羊養殖規模不斷擴大。”

  為了吸引人才返鄉,襄州區出臺一攬子鄉村人才引進政策和使用機制,完善稅收優惠、發展用地保障等政策,探索符合農民特點的職稱評審制度,營造良好干事創業氛圍。

  鄉村全面振興,離不開發展要素支撐。聚焦“人地錢”,一系列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聚人才——《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十四五”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等陸續出臺;全國范圍內深入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和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建立各類人才定期服務鄉村制度;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推廣科技小院模式,鼓勵科研院所、高校專家服務農業農村。

  保用地——明確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安排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

  暢資金——探索完善農村產權確權頒證、抵押登記、流轉交易、評估處置機制,加快推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和融資服務平臺建設應用。

  渠道更加暢通,各類資源要素加速向鄉村聚集。數據顯示,我國已累計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900多萬人次,到2025年返鄉入鄉創業人員將超過1500萬人。截至2023年底,全國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達12.59萬億元,超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10.2個百分點。

  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三農”工作重心實現歷史性轉移,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成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一系列加快補齊農村發展和民生短板的改革舉措相繼出臺,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鎮衛生院拍片子,縣醫院專家網上看診,看病不用出遠門了。”山東嘉祥縣孟姑集鎮孟姑集村村民楊繼香,得益于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在家門口就能掛上專家號。

  “我們和城里人一樣,喝上了嘉陵江的水,水量足,水質好,擰開水龍頭就有水。”四川蒼溪縣陵江鎮筍子溝村村民周仕會,受益于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建設,享受城鄉同質同價的服務。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一系列改革舉措讓公共服務體系惠及更多鄉村;萬千鄉村從“通路通水通電”升級為“硬化路進村、光纖入戶、快遞到家”,全國90%的農村普及自來水,95%以上的村莊開展清潔行動,各類基礎設施加快向鄉村覆蓋,鄉村面貌明顯改善。

加大惠農富農政策力度,探索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怎樣讓億萬農民與全國人民一道實現共同富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大惠農富農政策力度,給農民的補貼能增加的還要增加,社會保障水平能提高的還要提高,農村各類資源要素能激活的盡量激活,讓農民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掂一掂農民的“錢袋子”,2012年至2023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8389元增長到21691元;2023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縮小到2.39。

  一增一減之間,是廣大農民共享農村改革和發展成果的生動體現,是沉甸甸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持續增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探索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讓廣大農民共享農村改革和發展成果。”

  理順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讓農民種糧也能致富。

  江蘇灌南縣新安鎮相莊村,剛售完麥子的相升文算起收益賬:“去年秋冬種引進了‘淮麥33’新品種,單產達到1200斤,有最低收購價托市,加上補貼,一畝地純收入500多元。”

  “十四五”時期深化價格機制改革行動方案明確,堅持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完善棉花目標價格政策,構建起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的“四梁八柱”。今年,國家繼續加大對糧食生產支持力度,提高小麥、早秈稻最低收購價格,穩定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農業支持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穩定農民種糧收益預期。

  農村集體資產“底清賬明”,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

  今年年初,四川成都市雙流區彭鎮鰱魚社區迎來首次村集體經濟分紅,1639名成員人均分紅300元。“家里7口人,一共領到2100元。”村民吳明稀說。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領域又一項重大改革。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清查核實農村集體賬面資產9萬多億元,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約9億人,在農業農村部門登記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約98萬個。2022年全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總收入超過6700億元。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奠定山區林區共同富裕基礎。

  河南光山縣文殊鄉豬山圈村,油茶林為荒山坡“穿”上綠衣裳。“林改明晰產權,村民們營林護林的積極性高漲。”村黨支部書記王生勇說,每年秋天油茶開花,都會有大量游客來到村里,鄉親們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

  集體林面積約占我國森林總面積的60%,涉及1億多農戶。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契合了時代發展,順應了林農期待。目前,集體林地產出每畝約300元,比林改前增長3倍多。集體林業年均吸納約3400萬人就業,讓許多林農實現了增收致富。

  “農村改革之所以得到廣大農民的衷心擁護和積極參與,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始終堅持把保障農民權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充分激發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農村改革才能始終保持動力不竭,讓農村改革和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農民,讓億萬農民過上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生活。

  歷史的畫卷,在砥礪前行中鋪展;時代的華章,在接續奮斗里書寫。新征程上,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的腳步不停歇,億萬農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實干拼搏,向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扎實邁進。


  《人民日報》(2024年07月18日   第01版)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