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強鏈條 為建設一流現代食品企業提供產業支撐
首農食品集團堅定不移聚焦老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奶瓶子、肉案子”,以改革為突破口,加快產業布局的進、退、整、合,推動優勢資源向食品主業集中,培育了9家規模超百億、品牌影響力強的“單打冠軍”,鍛造了從田間到餐桌的食品全產業鏈。
合而有力鍛長板。“攥起拳頭,才能有力出擊”。針對產業散而不專、多而不強的痛點,首農食品集團聚焦主業加大專業化整合力度,二級企業由76家大幅減少到29家,組建了18家專業子集團。整合過程中,牢牢秉持三項原則:對于資產性質相近、業務基本同類的企業,合并資產同類項;對于具有業務協同關系,處于同一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合并經營同類項;對于消費群體相近、銷售渠道重合的企業,合并渠道同類項,主業集中度和資源配置效率明顯提升。通過系統性重塑,原有的15家糧食企業重組為三個子集團,有效減少了重復投資和同質化競爭;原有的3家肉類企業重組整合后成為全產業鏈條的專業化肉類子集團,年生豬屠宰量躍居全國前三。
進而有為補短板。作為北京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首農食品集團積極組建財務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專業化平臺,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大對國內外優質企業的并購力度,大力補鏈、穩鏈、強鏈、固鏈。聚焦補強關鍵產業,與中信農業聯手收購英國櫻桃谷農場有限公司100%股權,成為我國動物育種行業的第一次跨國收購,推動流失海外一個多世紀的北京鴨品種重返家園,極大豐富了我國種鴨的戰略性資源儲備。聚焦補強高端產業,緊扣綠色低碳發展要求,以玉米精深加工為方向,向大健康和大環保產業延伸,在可降解生物材料原料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一舉拿下國內15%市場,有效改善進口依賴狀況。集團生物科技板塊成為行業領先企業。聚焦補強全球布局,圍繞優質農副產品生產產地和加工產能,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投資項目遍及13個國家,業務往來遍布全球50余個國家,以區域空間的拓展打開產業發展空間、穩固產業鏈供應鏈。
退而有序固底板。重組以來,首農食品集團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建立常態化法人退出機制,對不符合集團公司戰略定位和主業范圍的企業堅決退出;對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功能定位的企業堅決退出;對扭虧無望長期虧損企業、效益低下高負債企業、長期不分紅的參股企業和低效無效資產堅決退出。將企業壓減與虧損企業治理、“兩非”“兩資”企業清理一體化推進,退出各類企業500余戶,法人戶數減少40%,甩掉“包袱”減掉“脂肪”,止住了“出血點”,夯實了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以改革優生態 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責任提供科技支撐
糧安天下,農穩社稷。種業是農業產業的“芯片”,是農業科技的制高點,是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性核心產業。首農食品集團自覺扛起“打好種業翻身仗”的職責使命,加快自主創新步伐,重構創新格局,培育創新生態,建成覆蓋種類全、產業規模大、綜合實力強的世界級種業,成為我國畜禽種業的“領頭雁”,把農業“芯片”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
“托舉計劃”激活創新創造力。首農食品集團堅持創新支持政策“應給盡給”“能給盡給”,通過大力實施“高端科技人才托舉”計劃,有效激活了“第一動力”。以集團16個國家級、省部級科研中心、重點實驗室為平臺,引入一批博士、碩士等高學歷人才,實施15個專項科技行動和55個重點項目。有組織、高效率地破解科技難題,形成專利超900件,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獎40余項,培養了北京學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才等一批學科帶頭人。每年設立1億元自立課題專項資金,大力支持關鍵領域重大項目和共性技術攻關,2021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46%。在兩家科技型企業開展股權激勵,留住關鍵人才,加快成果轉化。給課題研究自主權,選拔集團首批29名首席專家、資深專家、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給予自主選擇研究方向、自主組建科研團隊、自主支配科研經費的權利,集團首席專家主持攻關的“生物培育肉”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取得國內領先、比肩國際的突破性成果,打破了發達國家技術壟斷。
“協同創新”聚力種業翻身仗。持續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搭建多種形式的種業協同攻關平臺。構建“1+N”模式,以首農為主體,匯集行業優勢企業、頂尖科研機構,組建北京生物種業創新聯合體,集中攻關分子育種、種質資源保護等關鍵核心技術,打造生物種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構建“金三角”模式,發揮“政府+企業+科研機構”作用,與平谷區政府、瓦赫寧根大學、中國農大合作建設“國家畜禽種業示范區”,助力平谷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農業中關村”,打造硬核“農業中國芯”。構建“聯盟”模式,聚合行業科技力量,牽頭組建“奶牛育種”“乳品健康科技”等一系列創新聯盟,優勢互補,成果共享,帶動種業行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整體提升。經過內外資源的協同創新,首農食品集團所屬豬、牛、雞、鴨育種企業悉數入選國家種業陣型企業,為我國實現種源自主可控貢獻力量。
“揭榜掛帥”攻關卡脖子技術。充分發揮“企業出題者”作用,在“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實施“揭榜掛帥”機制。張榜求解,面向企業高質量發展、行業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第一時間列出科技項目榜單,引導有能力的創新主體承擔揭榜任務,已發布揭榜掛帥項目53個。揭榜比拼,圍繞生物育種、現代農業等領域攻關課題,征集代表行業較高水平、有能力組織“大兵團作戰”的團隊揭榜。北京首個高效設施農業項目——“翠湖智慧農業創新工場”連棟智能溫室攻關課題,由院士領銜的專家團隊揭榜。評榜問效,簽署“軍令狀”,按年度進行“里程碑”考核,以應用效果評價任務成果,確保形成的知識產權和科研成果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
“產品煥新”提升品牌影響力。強化品牌意識,明晰品牌定位,積極運用品牌管理先進理念方法,打造了一批管理科學、貢獻突出、價值領先的優質品牌。啟動“保護傳承,創新激活”老字號品牌發展規劃,從供給端改革發力優化產品結構,每年研發100余種營養健康新產品。“首農”“三元”“古船”“大紅門”等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品牌價值合計超2000億元。
以改革增活力 為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提供動力支撐
首農食品集團按下市場化改革“加速鍵”,緊緊牽住“三項制度”改革這個牛鼻子,以刀刃向內的決心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利益固化藩籬,點燃干事創業激情。
能下能出“硬起來”。堅持管理人員市場化選聘,開辟干部輪崗交流和能上能下的多通道,全部502戶企業近1400名經理層成員實現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在五分之一的二級企業試點選聘職業經理人,真正打破干部“終身制”,優者進、能者上,劣者退、庸者下。同時,實行“紅黃牌”機制,因業績考核不達標,任期內連續兩年得黃牌或得一次紅牌則實施解聘。
激勵機制“實起來”。堅持企業薪酬與業績直接聯動掛鉤,根據崗位價值、目標難度、考核結果等因素合理拉開薪酬差距,二級企業100%實現差異化薪酬,同一家二級企業副職之間最大薪酬差距可達1.6倍,真正體現“業績升、薪酬升,業績降、薪酬降”。實行業績考核“摸高機制”,設立富有挑戰性的經營目標和薪酬體系,要拿到更高獎勵,就要挑戰更高目標、創造超額價值。糖酒集團實施市場化激勵后,2021年利潤較2017年增長12.5倍;其子公司京糖酒業成為北京市首批十家員工持股試點企業之一。
上市公司“強起來”。對三元食品、京糧控股2家上市公司實施差異化管控,授予投融資管理等14項權力,注入奶牛養殖、休閑食品等產業鏈上優質資產,支持上市公司收購法國、加拿大知名乳企,2家上市公司規模效益不斷提升,2021年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0%、60%。加速推進種業、酒業、調味品、肉食、生物科技板塊上市工作,種業板塊預計2023年實現上交所主板上市,努力實現“到“十四五”末,再增加1-2家上市公司”目標。
全員績效“動起來”。制定“能進能出、能增能減”27項改革舉措。凡進必考,對標行業生產率,核定全員崗位編制,新入職員工嚴格考核流程,公開平等、擇優錄用。橫向流動,建立內部人才市場,分層分類設定勝任力模型,匹配崗位“精準畫像”,引導員工有序流動、人盡其才。縱向晉升,建立以管理、技術、技能為主的多序列崗位管理體系,科技人員最高職級可享受公司總經理級待遇,變“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為“條條大路通羅馬”。全員考核,發揮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開展全員績效考核,打破“大鍋飯”,員工市場化退出率在3.5%以上,管理人員末等調整或不勝任退出率在4.5%以上,實現從“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
以改革強保障 為助力國家戰略落實落地提供服務支撐
首農食品集團把深化改革根植于服務國家、服務民生的豐富實踐,以改革創新之“為”鞏固服務保障之“位”,勇做國家戰略的踐行者、轉型發展的帶動者、人民美好生活的創造者,打造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模范國企。
以新模式服務“鄉村振興”。作為“三農”領域的主力軍,首農食品集團以改革探索服務鄉村振興的新路子。利用自身種、養、加、銷等全產業鏈優勢,與北京市對口扶貧支援的7個省區近1600家基地、合作社、供應商“結對子”,因地制宜,雙向接軌,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推動、科技驅動、渠道聯動、品牌互動、就業帶動”精準幫扶新模式,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近29萬人增收致富,讓老鄉收獲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以新業態服務“首都發展”。首農食品集團以產業形態的大調整服務于首都發展的大規劃,一手抓疏解騰退,完成京西北鋼材市場、中央農批等216項重點疏解任務,同時在津冀地區投資超110億元,建設一批農業生產、食品加工新項目,確保企業疏得出去、落得下來。一手抓產業轉型,推動老舊廠房變身城市創意空間、工業大院成為高精尖產業聚集地,首農上地·元中心、塞隆國際等產業園成為城市新地標、網紅打卡地。
以新理念服務“城市運行”。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樞紐,鏈接采、銷兩端,共享客戶、渠道、物流資源,構建“控兩端、帶一鏈、三共享”新型供應鏈體系。營銷模式變“單打獨斗”為“組團出海”,整合集團13個物流園區資源搭建綜合性平臺,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全品類服務;物流體系變“點狀布局”為“集結成網”,打造廣泛覆蓋城市配送末端的三級物流供應節點,助力打通首都農產品流通的“大動脈”和“微循環”。
以新機制服務“保供穩價”。建立突發情況下農產品食品應急保供新機制,深化產業鏈供應鏈緊密銜接、合理布局,打造沿北京六環1小時、沿京津冀3小時、沿環渤海6小時“三道應急保障圈”,構建“24小時生產供應保障體系”。在新冠感染疫情下,沿環京省際交界處建設3個生活必需品進京中轉站,做好貨源組織、物資中轉、物流保障各項工作,確保特殊時期首都市民“菜籃子”供得上、供得好。
以改革活黨建 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組織支撐
首農食品集團堅決貫徹全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會議精神,把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貫穿企業改革發展全過程,以高水平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
黨建統領,做好“融合”文章。將“兩個一以貫之”全面貫穿到“頂層設計+決策機制+黨建實踐”之中,推動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將黨建戰略與發展戰略、文化戰略一體設計、一體實施,全面實踐黨建統領、戰略綱領、文化引領“三位一體”治理模式;集團各級次企業全部完成黨建入章程,推動黨委會、董事會、經理層權責清單化,明確黨委會研究決定事項負面清單,集中精力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將7月份固定為集團的先進性教育月,每年結合形勢任務設計開展一個實踐主題,將黨的領導力、先進性轉化為集團改革攻堅的強大政治保障。
建強組織,做好“激活”文章。牢牢把握“黨的力量來自組織”,以解決黨組織發揮作用的“梗阻”為目標,推動黨組織從上到下全鏈條發揮作用。讓組織全通達,與組織結構調整同步健全京內、京外、境外多種形態的黨組織,命名表彰200個規范化黨支部示范點,帶動集團572個基層黨組織全面過硬。讓責任豎到邊,建立集團黨委、二級黨委、基層支部“三線貫通”責任體系,將黨建任務納入績效指標,層層簽訂個性化“責任狀”,確保責任鏈條一個不落、一環不松。讓行為有規范,創新“黨員定責賦職”機制,明晰黨員的崗位職責和行為考核,讓每一名黨員知道該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樣,以黨員“個體戰斗力”的增強提升黨組織的“整體戰斗力”。
全員勵志,做好“聚合”文章。為營造積極向上、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首農食品集團堅持唱好“四重奏”。思想先行,深入開展“解放思想、轉型發展”大討論,編制首農企業文化體系和《首農食品故事集》系列叢書,以文化人,同頻共振。激勵跟上,構建涵蓋十類獎項的職工榮譽體系,每年召開一次先進表彰大會,讓生動鮮活的身邊典型,成為激勵職工的標桿樣板。紀律保障,推動全面從嚴治黨黨委主體責任、書記第一責任、領導一崗雙責、紀委監督責任四責聯動、一體落實。緊盯“關鍵少數”建立多部門聯動的大監督體系,完成12輪全覆蓋內部巡察,以高壓態勢處理一批違規違紀黨員干部。暖心聚力,構建集團與企業兩級幫扶體系,全面推進“為職工辦實事工程”,落實五個方面、二十八件實事,服務職工“向前一步”,形成正氣充盈、休戚與共的企業發展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