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視察時強調:要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中國式現代化涵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7月28日,省委召開十四屆四次全會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做出全面部署。省委書記信長星在講話中提出,聚焦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
農業現代化是江蘇的必答題
江蘇是經濟大省,也是農業大省。江蘇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有著優良的農耕文明傳統。江蘇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基礎較好,給現代農業發展以有力支撐。江蘇較早開展農業現代化實踐探索,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穩步推進。2022年,江蘇省實現農業總產值4959.4億元,位居全國前列;全年糧食總產達753.8億斤,首次突破750億斤,居全國第8位。江蘇一直以占全國3.2%的耕地,生產了全國5.5%的糧食,養活了占全國6%的人口而感到自豪!
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在江蘇有著普遍的現實意義。首先,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2014年12月份,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指導江蘇工作時,提出了“五個邁上新臺階”的殷切期望,其中之一就是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邁上新臺階。2015年初,省委、省政府對現代農業建設進行全面部署,并將農業基本現代化指標體系調整為“六大類、19項指標”。2019年11月,農業農村部與江蘇省簽署部省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江蘇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早日實現農業現代化,始終是江蘇“三農人”及全省上下的共同追求。其次,這是江蘇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農業現代化是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不斷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和效率的過程。江蘇制造業占比位居全國榜首,處于工業化的中后期;華昌化工、沃德農機、揚農化工等支農服務企業聞名全國。2022年,江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4.42%,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省級農林水支出1106.2億元,對農業現代化建設支撐作用明顯,江蘇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趨勢良好。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葉興慶等人的《中國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協調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從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整體實現度來看,2020年全國平均水平為55.0%,絕大多數省份在50%以上。北京、天津、江蘇、浙江處于第一方陣,均超過75%,其中北京為最高(80.1%)。”“從農業基本現代化與農村基本現代化兩個方面實現度的對比來看,農業基本現代化的實現度普遍高于農村基本現代化的實現度。”北京、上海、江蘇、浙江農村基本現代化實現度高于70%。[1]江蘇的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在了全國前列。
江蘇的農業現代化難在哪里?
這些年來,江蘇的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江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較強。糧食總產連續9年保持在700億斤以上,蔬菜生產穩居全國前列。農業科技裝備支撐有力。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71.8%,農作物耕種綜合機械化率達85%,均超全國平均水平約10個百分點。鄉村產業發展加快。2022年,全省擁有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6746家。鄉村休閑農業、農產品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增幅連續多年保持在10%以上。
伴隨現代農業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家庭農場逐漸興起。家庭農場是兼具家庭經營特點和適度規模經營優勢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22年10月份,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印發《江蘇省家庭農場名錄管理辦法》和《江蘇省省級示范家庭農場評定及監測辦法》,重新定義家庭農場,并將家庭農場的標準確定為種植面積不低于20畝,將示范家庭農場的標準確定為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不低于300畝等。據省農業農村廳統計,全省納入名錄管理的家庭農場有16.8萬家,各級示范家庭農場近2萬家。全省家庭農場土地經營面積近2200萬畝。除家庭農場之外,還有一些其它類型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形式。據有關方面估計,全省土地流轉面積3300萬畝,約占土地承包面積5300萬畝的62%左右。
從我省農業經營主體分析,采取適度規模經營的流轉土地面積約占土地承包面積的近三分之二,而其余約三分之一多的承包土地卻承載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這些承包自家土地的耕作者是典型的小農生產者,他們大多數是老年人,生產水平不高,勞動生產率偏低,與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方向相悖。但耕作自家承包土地既合乎法律,也是他們的基本生活來源之一,農業經營方式的任何變化都涉及到一代人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他們的承受能力有限。這是江蘇實現農業現代化最主要的難點。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論“三農”工作》多次告誡我們“要有足夠的歷史耐心”(P16、P59、P201)。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一場水到渠成的社會變革。如果將最初承包土地的農民算作第一代,外出打工的農民算作第二代,而開展適度規模經營的農民算作第三代的話,我們希望第一代的農民老有所養,第二代的農民安居樂業,第三代的農民則興農有望!
實現江蘇農業現代化的最優解
江蘇省委第十四屆四次全會提出:到2025年,農業現代化等領域走在“第一方陣”;到2030年,農業強省等基本建成;展望2035年,江蘇將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省委提出了未來的時間表,無論是建成農業強省,還是實現農業現代化,都必須邁過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這個“坎”;在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基礎上,發揮農業科技優勢,深化經營體制改革,建立為農服務體系等,一切才會變得更有意義;穩健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我們要尋求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最優解:
一、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持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更多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今年8月份,省發改委提出政策建議: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全省(南京、蘇州市區除外)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確保外地與本地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標準統一。農村剩余人口既要“轉得出”,還要“留得住”。城鎮常住人口享受所在地社會福利,真正做到安居樂業。
二、安排好農村老年人安享晚年。認真貫徹省民政廳等部門《關于推動農村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鞏固新農保、新農合的覆蓋率,逐步增加政府財政補貼比例,提高農村老人的基礎養老金標準。推進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建設,促進居家養老服務向自然村延伸。讓農村老年人逐步從繁重的農業勞動中解脫出來,實現老有所養。
三、給規模經營者更多土地權限。要抓緊研究制定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試點工作,適當延長土地承包權流轉期限。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探索建立農戶承包地的有償退出機制。健全土地流轉規范管理制度,允許承包土地經營權擔保融資。穩妥建立解決承包地細碎化的有效機制,探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中連片經營租種區。對長期承包農村土地的外來經營農戶,經批準要允許購置本地農房或給予宅基地。
四、努力培育新一代職業農民。職業農民專職從事農業生產,具有較高的農業技術素養。新一代職業農民應該掌握農業生產技術,學會操作農業機械,懂得現代經營管理,尤其是樹立綠色生產經營理念,了解農產品市場變化,認識互聯網營銷等。一般來說,新一代職業農民要有大專以上學歷或經過培訓具有相當于大專的知識水平。新一代職業農民成為農業生產主力軍之時,就是農業現代化實現之日!
在綠色田野上生長希望,在陽光村莊里收獲幸福!我們相信,江蘇的農業農村現代化一定能夠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寬闊大道,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實現走在前做示范!
注釋:
[1] 《農業經濟問題》2023年第4期葉興慶等《中國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協調發展戰略研究》。
(作者:江蘇省政協理論研究會徐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