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江海,激蕩發展脈動;廣袤田野,書寫非凡巨變。
五年砥礪,江蘇農墾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個精彩跨越,串聯起未來的美好前景:五年來,集團公司社會事業項目累計投資達18.7億元,一大批民心工程落地見效,墾區人居環境持續得到改善;每年投資數億元興辦民生實事,托舉起職工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年拼搏,江蘇農墾扛牢促進共同富裕的社會責任,精心做美產業、民生“雙面繡”,力爭“在耕地規模上再造一個江蘇農墾”。“五位一體”謀劃推進墾區現代化建設布局,以市場化方式帶動村強民富,在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中示范引領。一幅產業之美、城鄉之美、發展之美、生態之美相互交融的農墾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農業和農場是農墾的根基,承載著近80%的職工,18個國有農場是近20萬職工居民常住的家園,只有把農業搞強了、農場搞好了,大家才能安居樂業。”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魏紅軍說。
建設和美社區,實現宜居優居“精彩蝶變”
走進新洋,樓房林立、環境優美、設施完善。“你看,農場現在道路干凈整潔,車輛停放規范。我白天去公園轉轉,或者去居家養老中心唱歌跳舞,心情特舒暢!”提起農場變化,80多歲的武芳香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今年1月,新洋農場被全國總工會確定為第二批提升職工生活品質試點單位。
新洋農場居住環境的蝶變,是墾區各農場持續優化城鎮環境、完善基礎設施、提升職工生活品質的一個縮影。策應新型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特色小鎮以及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江蘇農墾統籌推進場域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五年來,累計建設道路638公里、橋梁166座,鋪設路燈7300余盞,老舊小區出新18萬平方米,鋪設污水處理管網400余公里。看得見的變化,就發生在職工居民的身邊。
在臨海,每逢周末,書香滿溢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圖書閱覽室里,不少居民紛紛前來閱讀“充電”。“閱覽室學習氛圍特別好,書籍的種類也很多,一有時間我就會來這里看書。”學生劉庭語說。職工居民,是墾區五年巨變感受最深的親歷者。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墾區扎實開展精神文明創建,高度重視“以文化人”,加強公民道德建設,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職工書屋”等,大力推進“翰墨書香 美麗農場”建設,讓“書香蘇墾”成為涵養職工居民精神的沃土。目前,墾區全資和控股二級企業已全部建成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21家三級企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建設正在推進。
從“住有所居”到“宜居優居”,五年來,江蘇農墾的硬件保障更有力度、更富質感。如今,一批批有實力、有顏值和有溫度的和美社區在墾區“拔節生長”,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時尚氣質”和“活力指數”兼具,讓職工居民就近過上了現代文明生活。
織密治理網格,托起職工居民“穩穩幸福”
“現在有了路燈,晚上出來散個步,再也不用摸黑了。”居民張阿姨拉著社區工作人員的手說。原來,弶港農場雙仙路黃海巷照明燈突發故障,給周邊居民帶來不便。社區收到反映后,第一時間聯系供電公司上門維修。從職工居民關注的“關鍵小事”做起,這也是墾區持續推進“把小事辦好、把好事辦實”的生動實踐。
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不論是農場日常社會治理,還是在疫情防控期間,社區事務千頭萬緒、紛繁復雜。五年來,墾區各農場社會治理由點到面,不斷拓展網格功能,織密織牢基層治理網格。特別是疫情防控期間,從入戶摸排到協助檢測,從心理疏導到上門服務,從宣傳政策到物資保障,從跑腿代辦到情況搜集……在墾區農場的各個社區,網格員們用不分晝夜的辛苦付出筑牢社區安全屏障,也推動著墾區社會治理更加精細化。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過去五年,墾區持續完善相關制度,協調各方力量,善用技術手段,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社會治理新路徑——東辛大力推行“互聯網+社區服務”網絡化服務模式,開拓建設“智慧社區”,完善功能板塊,打造成為政策宣傳新陣地、服務居民新平臺;寶應湖著手推進綜合治理網格化,加入黨建引領、矛盾調解、環境整治等元素,把網格治理納入社會治理中;淮海將場部3個居委會管區設置為3個管理塊,再將居民集中的小區、街面、路面、樓棟等設置為多個管理點,形成條塊聯動、齊抓共管的管理格局……一個個社區“小網格”的發展壯大,正日益發揮著基層治理“大成效”,實現了農場社會之“和”、職工居民精神之“美”。
兜牢民生底線,書寫農墾大地“幸福答卷”
“小飛從小就沒有了父母,跟著我吃了很多苦。多虧農場公司黨委的關心和幫助,才讓孩子上了大學,他說畢業后會好好工作,回報社會。”東辛富民北路的蔡爺爺連聲道謝。
近年來,江蘇農墾持續完善幫扶政策機制,通過結對幫扶、大病救助、金秋助學等多種渠道,切實做到幫扶措施落實落細。“我們要持續推進困難職工居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抓好常態化幫扶和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完善大病互助基金制度,更好發揮互助互濟功能。”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胡兆輝說。
一系列扎實有效的舉措,兜牢兜實墾區民生保障底線。弶港“夢想小屋”順利竣工,這是當年江蘇省首家“夢想小屋”建設計劃交付單位;黃海對一批特困家庭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線,不斷完善社保體系;南通大學附屬學院蘇通園區分院落戶南通農場……一項項民生服務的落地生根,讓職工居民真切感受到了發展的溫度、幸福的質感。
五年傾力投入,江蘇農墾實現了從“脫貧攻堅”到“全面小康”的整體性改善,新的“幸福答卷”在農墾大地上不斷書寫——五年間,江蘇農墾如期與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升,在崗職工人均年收入突破11萬元,實現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和農業職工“五險一金”全覆蓋,農業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得到提高,建立大病互助基金,入會會員超6萬人。僅2022年,江蘇農墾投入800萬元用于困難職工居民常態化幫扶,撥付700萬元用于職工大病互助補助……
聚焦鄉村振興,五年來,江蘇農墾積極開展“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推動“蘇墾方案”從墾區走向江蘇大地;累計投入3億多元,助力產業扶貧、光伏扶貧、掛鉤幫扶、就業幫扶和村企共建,幫助4812戶殘疾人家庭實現20年以上資產性穩定收益,蘇墾慧創·蘇北農村留守婦女創業就業行動吸納帶動2.3萬余人。
非凡五年,未來可期。江蘇農墾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更銳意的改革勇氣、更積極的進取精神,繼續干在實處、勇立潮頭,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職工居民,讓職工居民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